古筝曲《枫桥夜泊》所展现的画意

当前栏目: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2019-08-24 责任编辑:秩名

 在中国,中国的国画也是文明于世界的。古筝曲《枫桥夜泊》之所以能够这么受广大人们的喜爱,最大的原因也是因为它所呈现出来的有关我国民族文化的东西,古筝曲《枫桥夜泊》所描写的画意,与中国的国画相互交融。

“中国画”又称为“国画”。是由画画的人们,画在丝绢上、宣纸上或者是丝帛上。然后把他装裱成装裱的卷轴画。主要用墨水在上面作画。中国画的题材可分人物的、山水画、花鸟画等等。

古筝曲《枫桥夜泊》恰巧是与中国画中的山水画不谋而合,用音乐的语言将古诗词《枫桥夜泊》中的各种景象描写的更加具象化。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整个乐曲的行进就像中国古诗一样,注重画意这个面,整个乐曲并不是沿着这首诗的四句话一句一句按顺序弹出来的,反而是用音乐的语言描绘古诗词《枫桥夜泊》所描述的画面,并抒发出作者内心所要表达的愁绪

古筝曲目《枫桥夜泊》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我认为全第一幅画是这样的: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幽静的晚上,一位不得志的羁旅人,划着船儿,观赏着岸边的景色。有火红火红的枫叶烟雨江南的秋夜里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内心忧愁的游子的内心。古诗词《枫桥夜泊》全篇诗情与画意相互结合,处处在描写诗的同时也为大家展现了一幅幅水墨清花似地画卷。

乐曲的第一段的引子部分。一声声悠远而又空旷的钟声逐渐传来,为整首乐曲奠定了沉静典雅的感情基调。仿佛一个说书的人,用低沉暗哑的声音像听着徐徐道来。。。

紧接着,A乐段出来了,它是慢板,开始展开了诗人所说的“愁。”旅人在小舟中独自踱步。安静又伤感。展现了一个孤身的羁旅人的人物画面。一个孤身在外的游子,漂浮在一叶孤舟里,远处阵阵钟声伴他沉浸在那无边的黑夜里。沉醉在那悠远的江南水乡里。

第二幅画是一幅看后让人倍感激动的画面。描绘了往日诗人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生活和嬉戏的一幅幅画面。这些画面相互交织着。使乐曲的基调达到了最高峰。诗人忧愁着忧愁着,忽而想起了往日的快乐时光,内心越来越激动,越来越激越。和家人在一起温馨与现在孤独一人做对比,往日平稳的仕途与现在的不得意做对比,内心越发的感受到了冲突,心情也越来越激动越来越复杂。这个时候,曲子已经进入高潮,用点奏的快速点奏技法描绘了诗中人们内心思念家乡却又无法立刻回到家人身边的内心激越的冲突的情感。

第三幅画又仿佛沉静下来了。夜更深了,诗人也越发感觉冷了。又是一幅更加孤寂的一幅人物画。夜已深,风越来越静。枝桠上那只不断啼鸣的鸟儿也要入眠了,岸边星星点点的渔火若隐若现,一切都安静下来了。

情与景,哀与愁,在无限的哀思中逐渐归于平静。。。仕途坎坷又如何?羁旅于陌生的苏州河又如何?万分思念家乡亲人又如何?就让我沉浸在这寂静寥落的氛围里吧,至少岸边星星点点的渔火还有人用渔火与我共此时,也许,那人也像我一样吧。想着,想着,诗人的心里平静了,安宁了,渐渐的,归于平静,周围的一切仿佛也静下来了,想要与诗人一起,进入梦乡。。。乐曲也在此时接近尾声,越来越慢、越来越静,直到结束。唯有几声稀疏的钟声伴着即将破晓的黎明淡于这幽静的古城。

再研究和聆听过无数次之后,我认为,古筝曲目《枫桥夜泊》所展现的画面感比本身的这首诗表现的更加丰富。乐曲中的画面感包括听众在聆听时所感受到的画面感,也包括演奏者在演奏时所感受到的画面感。这也是音乐的魅力,不同的人听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在听者的内心也会有他们自己所想象的画面。

张继这首著名的《枫桥夜泊》,里面有河流、寺、钟声、霜天、月、鸦、枫树、篝火、游子,桥、树,通过诗人用再创造的写词手法,就为后世书写了一幅人情味十足的烟雨江南的夜景图,作为流传古今的名作,苏州也因此而文明于世界。使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千百年来被吟唱不绝。

 

筝曲《枫桥夜泊》是诗与画的完美结合的艺术品,作者王建民先生根据古诗枫桥夜泊的诗情为灵感的源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水墨青花般的画作。古筝与钢琴的完美结合也为我们展现了中西方音乐的碰撞的缱绻柔情,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不仅陶冶了我们习筝者的情操,为我们广大的民族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更重要的是,筝曲《枫桥夜泊》中所展现的诗情画意,它所蕴含的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对我国的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的教育、发扬与传承的意义是筝曲《枫桥夜泊》最大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