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与中日贸易摩擦产生原因的比较

当前栏目: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2019-11-12 责任编辑:秩名

 (一)相同点

1.中国对欧盟和日本市场高度依赖,对欧盟和日本大量出口冲击了他们的国内市场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是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日本是

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国,中国高度依赖欧盟和日本的市场。据表 1 数据,2006-2011 年期间中国对欧进出口总额增速平均保持在 17.34%左右,其中出口额以 16.19%的年均增长率增长。中国对日本的进出口总额增速保持在11.58%左右,出口年均增长率为11.2%。 2012-2016 年中欧与中日的进出口额成负增长,但这是因为受到欧债危机和国际经济增长放缓这个大环境的影响,欧盟和日本都减少了本国的进口量。2006 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只占到欧盟当年总进口额的11.89%,对日本的出口额占日本当年总进口额的17.77%。 2012-2016 年期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额平均占到欧盟当年总进口额的 18%左右,比 2006

年明显增长了近 7 个百分点,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也平均占到日本当年总进口额的 21%左右,比 2006 年多了近 4 个百分点,中国成为欧盟和日本最大的进口来源国。

中国对欧盟和日本市场的大量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欧盟和日本国内的相关产业,由此导致了贸易摩擦。例如我国将近 70%的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同时我国光伏产品的价格要比欧盟本土产品低,由此导致了当地多家光伏企业破产。2011 年欧盟决定对我国光伏征收 47.6%的惩罚税。同样 2000 年开始,中国生产的农产品开始大量占领日本市场。由于中国农产品价格仅为日本本土产品的 1/4,低廉的价格迅速获取了日本农产品市场份额的 40%。日本政府认为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已经对本国农业造成了打击,于同年 12 月份宣布对中国产的大葱、香菇、蔺草席进行设限调查,日本针对中国农产品的检疫调查拉开了序幕。

2.我国出口企业自主品牌相对较少,产品竞争力相对较弱

我国是外贸大国,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超过 70 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到 80%以上,其出口额也占全国出口总额的 70%以上。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总体竞争力并不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国出口产品的自主品牌竞争力相对较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我国外贸企业的自主品牌相对较少且品牌影响力不高。 ②目前我国出口产品的品牌还是以传统品牌为主,缺乏品牌个性,对品牌创新不够重视,新品牌发展缓慢。③由于缺乏相应的品牌管理知识和管理人才,我国已有的自主品牌价值不能被发挥到最大,只能在世界市场上默默无闻。品牌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大部分出口产品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很多时候只能依赖“价格优势”或“资源优势”,我国外贸趋向单纯的数量扩张,增量不增价,破坏了当地的市场价格,最终导致了国际贸易摩擦。

(二)不同点

1.中国产能过剩导致出口激增是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差、技术水平低是中日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产能过剩一直是困扰我国的一个严重问题。过剩产能对国内来说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大量低价出口,恶化我国的贸易环境。欧债危机后欧盟失业率上升,政府急需创造就业岗位,会倾向去保护国内市场。如 2012 年我国光伏产能超过 45GW,比 2009 年足足增长了 700%,但我国国内市场只能消化 30%-50%,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也仅为 25-40GW 之间,光伏产能严重过剩。而欧盟是我国最重要的光伏产品的进口国之一,2012 年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光伏产品总额占全部出口额的 48%。2006 年我国光伏产品对欧出口额迅速增长为

2.75 亿美元,2007 年同比增长了 10 倍达到 28.38 亿美元,2011 年出口额达到巅峰为

 

204 亿美元,严重损害了欧盟的光伏企业利益集团的利益。2012 年 7 月欧盟光伏企业集团向欧委会提交了申请,希望对华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9 月欧委会正式宣布对华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因而我国产能过剩是产生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

我国部分农产品质量较差、技术水平低是中日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我国的农产品检验标准要落后于日本,例如,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关于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限量的标准就有 62410 个,而中国只有 667 个,只占日本百分之一。

②我国目前我国农民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比较淡薄,经常为了保证产量,大肆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如我国农民在青菜的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致使中国输日青菜农药残留高于日本标准 42 倍,被日本通报扣留。③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和河流污染严重,重金属含量超标,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如我国输日农产品由于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被日本扣留。④我国出口的农产品目前依然处在初级加工的阶段,深加工程度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到日本市场。如我国出口到日本的茶叶基本为散装原料茶,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更倾向于消费品牌知名度高,包装精美的茶叶,因此中国的低档茶输日量减少。

2.中国对欧贸易常年顺差是中欧贸易摩擦增多的直接原因,而中日贸易常年逆差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日贸易摩擦。

自中国成为 WTO 成员国后,中欧贸易发展迅猛,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与之相对应的是中欧之间贸易顺差逐年拉大。2004 年欧盟击败美国,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欧之间贸易顺差达到 370.4 亿美元,并且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年增长率。2008 年中欧顺差额达到顶峰,为 1601.80 亿美元,比 2004 年增长了 4.32 倍。受欧债危机影响,2009 年中欧贸易之间的顺差额有所降低,但依然维持在 1147.86 亿美元的较高水平上。2015 年中欧之间的贸易顺差额再次扩大到了 1469.97 亿美元,比 2009年增长了 28.6%,中欧贸易严重失衡。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贸易失衡对本国的经济增长十分不利,会加重失业和减少国民收入等①。欧盟为了减少贸易逆差,会选择对中国产品征收大额的反倾销税,直接冲击了中国的出口产业,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级。

至 2015 年,日本依然是我国的第一大投资国,日本对华大量投资一方面促进了日本对华出口的增长,另一方面日本对华投资的多是汽车、电子、化工等制造业,但中国最终将制造的产品出口到了欧美国家。因此自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开始,中日贸易一直处在逆差状态,日本成为我国最重要的逆差来源地之一。2002 年中日贸易逆差迅猛增长,达到 50.3 亿美元,比 1972 年的 2.2 亿美元增长了近 23 倍。2010 年中日逆差额达到顶峰 556.46 亿美元,比 2002 年增长了 1006%。随后中日逆差额收窄,但 2016 年中日逆差额依然达到 162.64 亿美元。由于中日之间常年逆差,对日本国内的失业率和国民收入等影响比较小,所以日本很少对我国的产品进行反倾销方面的调查。尽管我国输日农产品的价格只为本土产品的 1/4,占领的市场份额逼近 40%,出于对本国农业的保护,中日农产品领域也发生摩擦,但由于日本农业占本国 GDP 比重非常小,因此中国对日本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对日本造成的压力相对小一点,加之农产品肯定会有农药残余的自身特性,日本倾向于采取比较温和的类似技术壁垒等措施。

3.欧盟内部国家利益集团之争是中欧贸易摩擦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日两国利益集团之争和日本国内利益集团之争是中日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前文我们提到中国出口到欧盟国家的多是机电产品、纺织产品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基于中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还是以中低技术产品为主这个现状,欧盟内部划分出了不同的利益集团。阿尔卑斯山是南欧和北欧的分界线,也是欧盟不同利益集团的分界线。以德国为代表的完成产业升级转型的北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好,生产的产品更加高端,和中国出口产品针对的消费人群不同,不存在冲突,因此他们是欢迎中国产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入。但葡萄牙等经济发展一般的南欧国家则认为中国出口的产品和本国生产的产品存在竞争,并会对本国市场造成冲击,应当采取限制行动。如 2004年 9 月 17 日发生的西班牙烧鞋事件,即在西班牙埃尔切的一个中国鞋城遭受当地不法分子袭击,导致价值约 800 万元的鞋被烧毁,十多亿元的鞋处在随时被毁的威胁中①。

2008 年 10 月,欧盟对华皮鞋实施的反倾销即将到期,但意大利出于保护国内鞋业的思量,向欧盟递交申请,要求延长反倾销期限。因此,南北欧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也是中欧摩擦是否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利益集团之争也是中日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不同于欧盟内部国家利益集团进行博弈,中日贸易摩擦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日两国利益集团之争和日本国内利益集团之争。

第一、中日国家利益冲突带来贸易冲突。90 年代日本经济开始进入萧条时期, 1990-2015 年年均 GDP 增速仅为 0.73%,年均破产企业达 14000 家左右,不良资产占 GDP比重的 1/10。而中国的 GDP 在 90 年代以年均 10.45%左右的增长速度增长,两国的经济实力差距不断缩小,2010 年更是反超日本,且差距迅速拉大。中国的崛起颠覆了日本战后的亚洲霸主地位,这是日本绝不想看到的结果,为了维护本国利益,日本于 2001 年开始到处宣扬“中国威胁论”,拉拢其他国家包围中国;贸易上不断制造摩擦阻碍中国的贸易和经济发展,在此背景下,日本针对中国的技术性壁垒越来越多。如 2006 年设立了“肯定列表制度”,将危及到中国 1/3 的农产品出口;2016 年日本财务省宣称将在

2019 年取消对中国普惠制待遇,将对中国对日出口的利润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日本国内利益集团之争带来贸易摩擦。每次日本内阁大选时,日本经常会对华产品发起一些农产品方面的贸易争端。如 2001 年日本不仅对我国出口的保鲜蔬菜和茶叶制订了 21 种关于农药残存限量的要求,还规定出口产品到日本后需得再次检验,并以该次结果为准;同年 4 月紧急限制进口中国大葱、香菇等农产品②。因为尽管农业占日本的 GDP 比重比较小,但是在日本的选举中,农民的选票是日本最大政党自民党最重要的得票来源,因此自民党政权十分注重保护农民的利益,在农民、农业政策上一直很“偏心”。2001 年 7 月日本进行参议院选举,所以上述贸易争端只是自民党为博得农民的选票而采取的贸易政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