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中欧、中日之间的贸易往来与经济联系更是频繁密切。无论是中欧还是中日贸易摩擦,都影响了中国外贸的健康发展,打击了我国的出口产业,影响了国内的就业等。但是中欧与中日贸易摩擦毕竟各有特点,对中国的影响都有自己的特性,在此我主要比较了中欧与中日贸易摩擦对中国影响的不同点。 1.中欧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产业冲击更大,许多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而中日贸易摩擦主要影响农民利益,会降低其收入 中欧贸易摩擦给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第一、欧盟针对中国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而企业通常的做法是将损失平均摊派到出口产品上,生产成本随之增加。而当产品市场价格既定时,企业的利润空间被挤压,企业为维持原来的利润空间,只能通过裁员来降低人工成本,失业人数因此增加①。第二、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同时欧盟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大幅上升,消费者收入降低,消费能力下降。加之欧盟开始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因此对我国产品的需求量降低。在此情况下,很多加工贸易企业都遇到了经营危机,尤其抗压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是面临破产危机。如 2006 年欧盟对我国皮鞋产品征收 16.5%的反倾销税,直接导致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约七成订单转移至东南亚地区,广东、浙江和福建等省份的出口鞋企遭遇生存危机,造成约 7 万名工人失业。2008 年欧盟对我国碳钢紧固件产品征收高达 87%的反倾销税,导致全国有 80 万名工人下岗,紧固件企业元气大伤。事件发生近三年后,就浙江而言,1/3 的紧固件企业已经关闭或停工,1/3 的企业亏损,剩下的 1/3 企业能够获取微利。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更多影响的是我国农民的利益。与生产线上的工人不同,我国的农民主要是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种植,没有失业这个问题,但是会影响我国农民的收入。山东、辽宁、浙江、福建、河北等省是我国最重要的输日农产品的来源地,出口量占其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9%、49%,、41%、49%和 47%①,因此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严重影响了这些省份农民的利益,其收入被降低。如天津的一家食品进出口公司,一年对日本的出口额保持在 1200 万美元左右,但受到 “肯定列表制度”的影响,企业只有 400-500 万美元的速冻食品能够进入日本市场,而 700~800 万美元的产品,只能滞留港口②。天津这家食品进出口公司的遭遇是整个天津地区输日农产品受影响的反映,会导致农产品的收购价降低,农民利益受损,如对香菇的收购价由 4 元/斤降低到了 2.8 元/斤。 2.中欧贸易摩擦对我国产业升级影响更大,中日贸易摩擦对我国产业升级影响较小中欧贸易摩擦最主要涉及的是制造业,且欧盟对我国主要采用的贸易救济手段就是 反倾销。考虑到欧盟对我国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较大,且反倾销调查期长,影响期可能会持续十年或者二十年的特点,我国出口到欧盟的商品很可能就被封杀。而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具有技术落后、效率低下、竞争能力弱等问题,欧盟对华反倾销反补贴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进行吸收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③。以中欧陶瓷反倾销案为例,2011 年欧盟对我国的陶瓷征收了 69.7%的反倾销税,我国陶瓷业遭遇寒冬。当时全国有 1440 家陶瓷企业受到影响,约三分之一的企业面临转型或破产危机。就山东淄博而言,陶瓷企业光上半年就有超过 100 条生产线停工,销量同比下滑 30%以上。在这种生存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企业很少有多余的资金用来吸收先进的技术,改善生产。所以尽管当时我国的陶瓷出口量依然位列世界前列,但很多中小企业主要靠国家 13%的出口退税活着,在此情况下如何进行技术升级?因为中国在陶瓷工艺上仍明显落在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等国的后面。可见 2011 年欧盟对华陶瓷产品实行反倾销,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陶瓷成长的空间。目前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 2025”的行动纲领,力求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因此我国企业迫切需要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中欧贸易摩擦显然造成了阻碍。 中日贸易摩擦对我国产业升级影响不大。中日贸易摩擦主要涉及的商品是农产品,尽管农业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是关系国民生计、需要国家补贴的弱势行业。但是中日两国都是工业化国家,农业占本国GDP的比重均很小。目前中国建设的重心是积极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增强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现代化工业国家。在此基础上,农业比重只会不断降低。因此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对我国产业升级的阻碍作用并不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