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剪辑首先就是要先弄清楚自己的立场。剪辑是在整个影片中最重要,也是最后的制作过程,在影视片的后期制作当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影片的剪辑。剪辑是根据小组成员原先商定的剧本,以及在拍摄过程中的素材搜集以及根据拍摄的视频素材找到或者处理合适的音频素材,然后再结合自己对文学剧本的内容以及导演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去进行剪辑。 但是,作为一个剪辑,不仅要将影片剪辑成导演想要的预期效果,同时还有具有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和创作方法。当一些片段中需要用到蒙太奇剪辑手法时,要对画面和整体有一个感知度,根据需求将素材放置在最合适的地方,而不是为了增加画面而剪辑,要使每帧画面都具有它的意义。在整个影片当中,不乏有删除、修改、填补的地方,以及语言、声音都会进行反复修改和揣摩。我们除了原素材拍摄,也意识到弥补的重要性,比如说在拍摄时,现场音比较聒噪,无法使用的时候,我们就用音乐或者模拟现场音进行完善和修补,如此一来工作量会变大,而且会对影片原来的构思产生影响,所以就需要我们进行再次修改。 这样的剪辑,才是我们正真需要的剪辑,我们经过反复的推敲,对细节的处理,才能够制作出质量过关、主题鲜明、具有意义的微电影。 在剪辑过程中,我也是通过慢慢的摸索,多去看影视片的剪辑,整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剪辑方法,我把这些方归类,分别为“思考素材”、“粗剪素材”、“细剪影片”、“后期整体处理”。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想法,有些不成熟的地 方,还需要好好学习,让自己的剪辑手法更上一层楼。 2.1.1 思考素材阶段 剪辑时首先要做到的是对素材的浏览和把握。所以在剪辑之前,我会把所 有的素材先浏览一边,并且反复揣摩剧本对素材进行整理分类,有一些不需要 的废弃镜头就直接删除,但是在删除时也要注意,有些是画面好,但是声音不 好,所以要有心理的一个大体影片构思,对自己需要的素材要清楚了解。在剪 辑工作中,我们要面对的是大量独立、零散、片段的素材镜头。有的重要镜头, 在拍摄过程我们会为了体现细节而进行多次多角度拍摄,所以在挑选,和使用 时要多注意这些镜头选择和拼接。 在剪辑开始之前,我们就应该对着剧本,在脑海里开始构思影片所呈现出 的大致效果以及主题,要从客观角度去分析影片的整体走向和表达方式。 2.1.2 粗剪素材阶段 在对素材已经比较熟悉的时候,我们的剪辑工作便开始了,在开始之前还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注意保存工程文件,最好剪辑十分钟保存一次,以免发生意外会导致前功尽弃。我在剪辑《WHO》的时候也发生过这样的意外,在粗剪已经完成时,电脑突然关机了,等再开始的时候,已经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了,最后还是几经周折才把素材找回来。所以一定要记得保存,这对后面调整也是很重要的。 在剪辑的时候,我们会比较注重效率的问题,为了让自己的工作更快一些,我一般都会先把剧本放旁边,然后把所有素材导出来,把素材弄成大图浏览,这样就可以清楚的看到素材拍摄的是哪部分内容了,然后根据剧本把内容挑选出来,放到剪辑板,把多余的大致删除,先把顺序调整好。 把所有的素材都放置好位置,就开始第二次的浏览和剪辑,这一次主要开始看看画面有没有问题,以及衔接的点对不对,把整体再浏览一次,有需要调换的画面再进行调换,还有有的可能在拍摄的时候漏拍的镜头,就需要记下来,补充上去。所以在粗剪的时候,我们心里已经大致有一个成型的剧本的模子了,在剪辑中所需要画面声音已经开始有了想法。 2.1.3 细剪影片阶段 剪辑本来就是反复推敲,反复修改的接段,我们的导师汪老师说过,一部 好的影片制作的周期越长,往往效果会更好,因为时间长,可以反复的修改反 复的推敲,对每一个画面和细节进行更细致的处理,所以在剪辑时,我也会反复观看自己的剪辑成品看看是否达到最好的效果,有没有一些细节的问题需要处理。 我们对素材,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有些素材就像我前文中提到的,看似是废弃的素材,但可能某段画面特别好,或者拍摄的时候环境音特别好,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就好比狸猫换太子,可以进行有利的获取。汪老师在看我们粗剪影片时,也同样和我们交流过,在素材的选取可以多加思考,比如好的声音截取在好的画面上。但是,再厉害的剪辑师在没有素材的时候也不能发挥剪辑手法的作用,所以前期的拍摄工作就一定要做好,并且缺镜头如果影响太大就一定要补上去,不然会影响整个影片。 同时,自己也要掌握好对影片节奏的把握,这个就需要自己多多进行剪辑的锻炼了,不能应为说对剪辑软件的不熟而退缩,或者直接就是逃避剪辑工作,只有敢于尝试和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技能,毕竟熟能生巧,谁也不是天生都会剪辑的。 2.1.4 后期阶段 到最后,基本就是再对影片的声音,画面的色彩进行调整了。 《WHO》这部影片中很多的声音都是我们后期录制和在网上专门做音效模拟 的地方下载的,由于我们做声音处理的能力还是有限,所以好多本来想做的细 节声音都没有做好,这也是比较遗憾的地方,而且声音后期制作确实增加了我 们的工作量,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录制现场音,毕竟那会让人感觉更真实。 还有就是音乐的添加感觉也比较生疏,不太能把握音乐的节奏,找不到让自己 觉得非常适合的音乐,为了分担工作,所有的背景音乐都是我们的组员帮忙一 起找的,可能没有剪辑剧本所以对剧本的理解比较浅,背景音也找了不少,然 后我们放置到影片中看看效果,能否烘托影片的氛围,这个音乐的处理,汪老 师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就是我们的片子对声音要求要高一些,才能有利于烘 托影片的氛围。 2.2 声音剪辑 电影的最初形态是默片,人们只能通过画面来感受一部电影的感情,这就 像一个聋哑人,只能通过眼睛去感知世界,而这样的感受其实是不完整不具有 冲击力的,所以默片的时代很快被推入历史,开始了有声电影。在如今的影片 中,不仅在注重画面的美感,更加注重听觉效果,所以很多电影院的声响效果直接就会影响观众观影效果,会影响影片的销售。 2.2.1 前期准备 而在我们影片的声音处理上,从一开始使用摄影机边拍边录,但是由于环 境声音太大,所以很多声音都无法使用,只能通过使用录影棚模拟声音,进行 二次处理,但这也增加了工作量,因为我们的很多东西都不太完善,所以在录 音时,是能模拟简单的声音,很多细节音都处理的不是很完美,所以只能通过 音乐渲染。 2.2.2 后期处理 在模拟自行车车铃和链条声时,我们只能去把楼下的共享单车搬到三楼的录音棚里,过程也是不容易。突然就想起了以前上课时老师放的影片,有关于声音处理的,必须在很安静的环境下进行,而且准备的物体声响更原声必须极其相似,我记得海浪的声音是通过沙子在簸箕里来回颠倒,还有人走在沙滩上是用一盘沙子,然后穿上一样的鞋子在上面踩,节奏也要一样,所以看着简单的东西,其实背后制作的过程却付出了很多的艰辛。我们影片当中像打雷、下雨、心跳、切菜等这些声音都是在网上下载的,但是门锁、喘息、脚步等都是我们模拟一次又一次才得出来的,所以剪辑中一个工作量是画面,另一个就是声音了,如果这两者都能把握好,那么成品的片子可以说是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 在剪辑过程中,除了画面音要配好,还有音乐也十分重要,什么场景需要配什么音乐,该在什么时候进入,什么时候结束,着都是剪辑师要做的,所以剪辑一定要把握剧本的感情、剧情,以及演员的情绪,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给最合适,更能烘托出情绪的音乐。 2.3 特效转场剪辑 一部影片当中,不可缺少的就是蒙太奇的剪辑手法,而我们常用的就是平 行蒙太奇,在《WHO》当中我使用了交叉蒙太奇,让现实和回忆交错开来,让观 众带着悬念和疑惑到影片中寻求答案。为了让影片前后衔接更加紧密,故事叙 述性更强,我也使用了很多转场,但最多的就是黑幕和空镜头。 在我们所观看的电影中,没有哪个电影是转场的效果做的好的,通常都是 使用黑幕或者空镜头,或者是相似的事物相似的场景转场。过多的特效转场只会让影片的效果大大降低,越简单越让观众舒服。所以在现实和回忆交错时,我大部分用了黑幕转场,这样也是为了避免镜头衔接不上,让观众分清现实和回忆。在女主摔倒的那一段,我用的是相似场景转场,由同样的情景和事故回忆起过去的事,比较紧密,同时也体现出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知识。 在做转场特效时其实我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说在女主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时,我想要的是那种昏昏沉沉的感觉,如果借助特效,却表现更加拖拉,所以最后我选择删除特效,直接剪辑转场,反而更流畅舒服。而在声音上,我也多用淡入淡出,有的是声音先进画面,有的是声音收尾又过渡到另一个音乐,所以需要我们将音乐进行音量上的处理。 其实我觉得转场特效更多是应该在前期的准备中,很多时候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就已经把如何过渡、如何转场已经构思好了而正真需要剪辑技术上的转场其实不多,所以在创作剧本时我们就需要把接下来所有的工作好好统筹一下,而不是说想到哪做到哪,那样做出来的作品肯定无论从剧情来说到后期,都不是完美的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