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为了解北京市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消费行为特征及对监管工作的满意程度等,以便为完善该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特开展本次调查工作。 【方法】 对北京市15岁以上的自主消费人群进行食品安全认知、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通过科普宣传活动和社区走访的方式,调查人群数量 2000名,采用EpiData 3.1软件,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7.0软件。 【结果】 食品安全百分制打分中,29%消费者打分在60以下;儿童食品关注程度达到42%;70%的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在生产加工环节;遇到食品安全问题的消费人群中,仅有33%选择投诉;正规销售场所的支付意愿超过77.3%,超市成为主要消费场所;熟悉《食品安全法》的消费者仅有4%;网络媒体的舆论宣传仅次于电视媒体,分别为45%和74.8%。 【结论】 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了解程度和安全意识不高;消费者对当前食品质量担忧情绪严重,尤其是生产加工环节;电视和网络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途径,消费者购买场所趋于集中化以及群体的维权意识有待提高。国家应该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对针对不同人群的相关知识宣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2】食品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 也渴望获得更多的食品安全知识。【3】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形势依旧严峻,食品的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安全隐患还尚未彻底消除,从而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就体现为高发的态势,例如肯德基和亨氏产品中检出致癌物质苏丹红1,雀巢婴儿奶粉被检出碘含量超标,光明过期牛奶返厂加工等,加剧了城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4,5】“人权”作为一个人本身固有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它的产生和获得不基于国家和法律的赋予,也不因国家的剥削而消灭,但其权利的伸张又需要国家力量进行保障。【6】本文通过对消费者的认知、态度、行为调查,利用专业的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从结果中找出居民最为担心的不安全的食品,了解北京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不必要担心状况,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科普宣传寻找突破口。
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15岁以上北京市常住居民(居住6个月及以上)。采用便利抽样的原则,以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现场人群调查和社区拦截访问调查方式进行。调查时间为2018年9月——11月。
依据相关文献,10%的消费者给当前食品安全状况打“不及格”分数,故将P值定义为0.10,d定义为不超过5%,将各值代入公式,得出最小样本量为139例。考虑到本次调查不是随机抽样,样本量扩大了10%,则样本量至少为1400人。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实际收回1977份。其中社区走访一对一调查874人,问卷回收率100%;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现场调查1126人,回收问卷1103份,回收率为98%。经审核后,剔除填写不完整,以及有明显逻辑错误问卷150份,获得有效问卷1827份,占总发放问卷的91 %。
研究方法 问卷经过小范围预调查,反复修改,并邀请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陶庆会博士、韩蕃璠博士,北京市食品及酿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一站站长郑玉芝博士对调查问卷进行研讨。最终确定了调查方案。 采用社区走访,当面一对一访问调查874人,拒访率约20%,问卷回收率100%,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现场调查1000人,问卷回收调查953人,问卷回收率 95.3 %。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1软件,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7.0软件。对消费者调查一般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对于不同年龄段人群对食品安全关注信息,则根据年龄分层采用卡方检验等。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用spearman相关分析。 数据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问卷采用预调查50人,修正调查问卷中的错误以及不合理问题。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后进入社区调查,调查过程中不提示,不诱导。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双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