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井俊二电影的主题内容选择

当前栏目:免费论文 更新时间:2019-04-08 责任编辑:秩名

 岩井俊二的影片,其中的主人公大多数处于青春时期。也许是他对校园生活的回忆有特殊的怀旧情结,亦或者导演了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不仅仅是积极、向上、有活力的。他们处在一个自身转变的时期,要逐渐面对成年人的生活,但又还没有成年人健全的心智。于是,岩井俊二抓住了这一细微的矛盾点。用影视作品将其放大,为观众展现了“边缘性青春”这一残酷的主题。

在岩井所有影片中,《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在这一论点上极具代表性的。想起这部电影,让人记忆犹新的场景就是那一望无际的稻田和那个穿着白衬衫低头听音乐的少年。电影中的雄一沉醉在莉莉周飘渺的歌声中,又逃避现实的投身于虚拟网络世界。岩井俊二在这部电影中深刻的挖掘和表现了成长特有的压抑感和封闭感,而对于之后少年犯罪的悲剧,导演更注重对青少年心理状态的刻画,而并不是一板一眼的探究这个问题的社会因素。

在岩井俊二的影片中,无论多么耀眼的青春,都总是伴随着梦的破灭与死亡的阴影,他们是贯穿于成长蜕变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遭遇,带有浓重的宿命感。他们属于这个社会的边缘,是进一步悬崖,退一步天涯的危险位置。但是,虽然这些命运如此的年轻便不堪回首,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坚强的面对着残酷的生活。岩井俊二用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告诉我们,梦想是青春一侧的羽翼,而另一侧则连接着绝望。这种矛盾,正是青春成长的真实体验。

1青春——永恒不变的母题

作为近几年来日本新电影主义运动的代表性人物,岩井俊二带着青春期的桀骜不驯呼啸而来。MTV式的节奏和抑或绚烂、抑或压抑的画面,成为了关注现实生活与成长记忆的影像符号,岩井俊二始终触及着成长的青年一代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灵魂的喘息与呐喊,书写着他们的畸形扭曲、迷茫失措和自恋之情。岩井俊二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进行着青春类型电影的一次有一次真是的还原,叙写着他记忆深处的青春以及“青春残酷物语”。

岩井俊二拍摄的11部电影作品,都是以“青春”为母题,在文本让具有刻意的连贯性。而在主题内容上,岩井俊二也十分精确和细致的捕捉到了青春时期这一成长矛盾阶段的各个角度。他的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青春唯美的既繁琐又极具美感的忧愁。从中所体现的“青春情结”表现了他对肮脏的成人社会的排斥。成长的痛苦,压抑,无助在岩井的电影中随处可见,甚至是更极端的暴力与死亡。

研究任何一种艺术,不能仅仅研究它的表面特质,而是要深入到作品中去,去发掘埋藏在外表下的真实的存在。电影研究如是,甚至还要把影片中不是导演刻意表现,而由于其自身的人生经历、生活积淀而自觉地体现在影片中的某些东西。岩井俊二的青春电影给人带来的感受是一种美好与残酷,甜蜜和苦涩相结合的矛盾感,那是一种未语泪先流的感动。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大多是既温柔又暴戾,恰似青春期少年炽热冲动的内心中又不乏孩子气的幻想和诗意。日本著名的国花——樱花,在盛开的一霎那绚烂夺目,而凋落下来的那一刻又令人心痛之至,唏嘘不已。简而言之,这便是观赏岩井俊二的影片就会产生的痛感。关于青春成长的回忆,我们总是需要用最细腻的笔触来定格这最美妙的时刻,那样的一段日子,无论多少年后回想起,必定是温润如玉,柔软如丝。

岩井俊二曾这样说过,“我喜欢在一部作品中彻底‘极端’,无论是唯美还是其他[ 《南方周末》岩井俊二访谈]”。他一直坚定的做自己的电影,固执地关注少男少女成长中的心路历程。“极端”是一个太过无法界定的词语,当我们正在评论他人“极端”的同时,也可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极端”,也许“极端”是潜藏在每个人内心的情怀,是一种斗志,是不屈服于这个残酷世界的梦想。然而,当有天我们离开那个曼妙的梦境,暴露在阳光之下,灼眼的日光让所有的幻想都灰飞烟灭,只留下了稚嫩的双脚和一条不知通往何方的道路,让我们自己去探索,去追寻未知与未来。

岩井俊二在为我们制造浪漫梦想、美好青春的同时,也从未忘记过现实的成长之痛。少年在现实中的各种烦躁、痛苦、压抑和不知所措中成长。成长伴随着欢笑与泪水,岩井俊二电影的一贯风格,便是在美好中发掘残酷,在残酷中点缀美好,他以不同的角度,还原和展现了真实的青春。而当莽撞的少年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经历了成长的苦难和挫折,便默默的收起自己的棱角,从而变得乖张、顺从起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完成成长的涅槃。

2死亡——青春成长的超越性过程

在岩井俊二看来,电影需要温情烂漫的爱情故事以外,残酷的死亡是无法被忽视的,它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至关重要,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对此,他曾说:“人总是要死的,应该为了死做准备,而现在的日本,根本没有死的概念,没有人想这件事,好像死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2日本导演岩井俊二访谈:我怀疑所有的常识]如果说青涩的爱恋是岩井俊二青春影像的一大母题的话,那么伴随着温情浪漫的影片还有着冰冷残酷的另一面,那就是岩井俊二电影的另一大主题——死亡。岩井俊二善用死者的视角来观察世界,在他的眼中灵魂似乎真实存在的,这样另类奇特理念突破了传统的生死观,赋予画面一种震撼感。

   正如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援交女孩沙织的自杀。影片并没有清晰的描述沙织的死亡过程,仅从女孩凝望风筝的画面突然切到沙织尸体的画面:在这组画面中,先是拍摄风筝在天空随意飞翔的空镜头,随后直接从仰拍风筝的镜头切换到纱织尸体的俯拍镜头。这组镜头采用调节的拍摄手法,在观众猝不及防之时,就这样轻易而快速的了解了一个年轻的生命。随之带来的画面的震撼效果,远比详细描写沙织自杀过程来得强烈得多。自杀是对“美好青春”最大的讽刺,倘若青春有那么一丁点让女孩沙织留恋的美好,那么自杀的惨剧便不会发生;而事实上青春如此残酷,一个生命的陨落竟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迅速的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跳接的手法很好地传递了这种转瞬即逝的凄凉感。

另一部残酷青春电影《梦旅人》,把焦点放在了少年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中。精神病人作为一个被现实主流社会放逐到边缘的弱势群体,急需被社会关怀与救助。岩井俊二拍摄此片来反映青少年精神世界存在的困境和危机。整部电影的基调十分阴暗晦涩:街道两旁的建筑物有强烈的压迫感。黑色的汽车,冷漠的父母,肮脏的医院、粗鲁的护士、麻木的病人。“受难的青春”是这部电影所表达的关注焦点。片中的主人公:可可、卷毛和小悟,在少年时期都曾犯下杀人的罪行,他们在常人眼里被排斥,唾弃与咒骂。他们是不为正常社会所接受的“怪胎”而存在的,他们是被绝望和恐惧折磨着的少男和少女。岩井俊二通过他所擅长的影视语言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悲伤和压抑。同时,《梦旅人》也是一部平静的令人心痛的电影。整部影片以灰暗的冷色调为主,画面平静祥和,但却给人一种“暴风雨前的宁静”的不安之感。《梦旅人》的故事十分简单,也可以说有些抽象:三个有着心理障碍的孩子,在医院的围墙上行走,天真的寻找着他们各自的梦想。他们相信神的存在,祈祷世界末日的降临,从而洗清身上的罪孽,渴望被神灵救赎。影片中,小悟是最令人心痛的孩子,他的脸上总有着孩子气的坚定与执着。然而最终在围墙外的草坪上,在舒缓轻柔的音乐和充足灿烂的阳光下,小悟布满鲜血的脸上似乎有着一丝笑意,这是快乐与痛苦的极端结合。岩井俊二用人物形象与环境强烈的对比展现了青春的美好与残酷,给观众带来心灵的冲击。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美与丑交织的震撼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