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与书写--《福》和《鲁滨孙漂流记》为例.doc

  •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4-12-08
  • 论文字数:10353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原创论文 > 文学论文 >
  • 课题来源:(橙子)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要:库切的《福》可以看做是对英国作家笛福《鲁滨孙漂流记》的重复和改写,作品引入新的女性主人公苏珊·巴顿,以她的视角来构建作品。苏珊·巴顿寻找女儿未果却流落到了鲁滨孙所在的荒岛上,可她经历的鲁滨孙和星期五在岛上的生活并不如《鲁滨孙漂流记》中写的那样美好。鲁滨孙颓废、麻木,根本不知积极为何物,更不用说让他像以前去养羊做面包晒葡萄干了。星期五也从那个忠心耿耿的仆人变成一个被割掉了舌头的哑巴,他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发呆。这些完全颠覆了鲁滨孙和星期五在《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英勇形象。本文试图利用希利斯·米勒的重复理论,对《福》中的种种重复现象加以描述,分析这些重复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的意义。  

关键词  重复,库切,福

 

在上文写到了诸多的重复:《福》中出现的星期五、鲁滨孙、荒岛故事等等的因素“像嘲讽的影子一般”无处不在,通过将这些因素“不加解释的并列在一起,造成一种复杂的共鸣效果”,在开头部分鲁滨孙没有目标的活着,而来到文明世界的星期五也是如此“没有目标,就只能像蚂蚁搬米粒一般,无所事事地来回搬石头,为的只是让自己忙个不停”,他们俩都在重复着无所事事这件事,与此同时,苏珊·巴顿也在重复不停的搬家、写信、诉说自己的真实遭遇。这些重复因素构成的作品颠覆了鲁滨孙这个人物形象:他从一个开拓殖民地的殖民者,一个国王,变成了一个无所事事可有可无的人;星期五从一个听从主人命令,接受驯化的奴仆,变为一个没有舌头不能说话的失语者;而苏珊·巴顿这个故事主人公则从头到尾都在为自己的话语权而努力。这种重复才体现出了作品的差异:正是他们无意或者有意的一样的行为,构成了不一样的意义。同样的,这些重复因素也颠覆了原来作品的主题:《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鲁滨孙如何在荒岛求生、自救最后回到文明世界的故事,在他求生的过程中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更多程度上表达的是作者对殖民统治的推崇。《福》则恰恰相反,它表达的是作者对殖民统治的批判,殖民统治造成了星期五的失语,使得苏珊·巴顿没有话语权。但不可避免的是,苏珊·巴顿和星期五以及鲁滨孙都陷入了新的无法述说无法反抗的新的殖民中去了。这个看不到的殖民方式导致了鲁滨孙的死,导致了星期五的沉默的反抗,也导致了苏珊·巴顿注定得不到说出真相的权力。

库切的《福》看似是在重复《鲁滨孙漂流记》故事内容,实则借用其中的人物、故事表述自己的思想,那就是对殖民统治的批判,对新的更加隐秘的殖民形式的揭露。比起《鲁滨孙漂流记》中实实在在看得见的殖民统治来说,苏珊·巴顿和星期五所遭受的这种隐藏起来的殖民才是最为恐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