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宣泄案例的心理学浅析.doc

  •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4-10-02
  • 论文字数:6828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论文范例 > 行政管理 >
  • 课题来源:(娶你,敢嫁么)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要:在当今网络社会发展过程中,网络宣泄越演越烈的背景下,本文选取了“69圣战”、“华谊小员工爆料贴 揭秘明星雷人隐私”、“虐兔事件引出网络‘踩踏一族’”这三个网络宣泄案例,通过心理学角度的分析,找出了“侵犯转移或替代性侵犯”、“释放心理能量”、“寻求共同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的心理学原因,并提出了我个人对于缓解网络宣泄恶性膨胀的建议。希望能借此引起大众对网络宣泄概念的重新审视以及对自身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

关键词:网络宣泄 恶性膨胀 心理学 释放压力 网络环境

 

总结国内外学者有关网络宣泄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影响网络人际行为的各种因素,比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文化等;二、个体深入网络人际行为的主要目的;三、网络人际行为的正负功能,如:网络人际行为带来社会联系的增加,但不利于社会支持网络的发展;四、网络人际行为与现实社会交往的相关性研究;五、现实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研究。其中,魏晨通过对网络角色的分析,认为网络角色隐匿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符号共享意义系统,由此导致在网络空间社会规则和社会结构的隐匿,从而使得社会结构对于个人行为的制约在网络空间被彻底消解,网络行为因此成为一种不受现实社会规则和结构制约的虚拟行为。人们在行为中更重视的是虚拟自我的情感宣泄,这种行为呈现出鲜明的“合理性”意义。这一观点给予了我很大启发:网络中的情感宣泄与社会行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本文主要通过网络宣泄中较典型的三个案例,从心理学角度的“侵犯转移或替代性侵犯”、“释放心理能量”、“寻求共同情感体验”等因素分析了网络宣泄背后的心理成因,希望借此帮助有网络宣泄习惯或倾向的网民更深入的理解自己的行为,认识到网络宣泄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