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朗读者》的“平庸之恶”.doc

  •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8-08-10
  • 论文字数:16118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论文范例 > 历史论文 >
  • 课题来源:(香香巴拉)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内容摘要: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体现了德国人本身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社会、种族间造成的灾难的反思,并通过汉娜•施密茨以及书中众多的小人物表达了有关“平庸之恶”的思想内涵。“平庸之恶”是区别于“本质恶”与“平凡恶”的一种无意识的“小恶”,主要来自于“恶”的主体的无知与缺乏判断能力,这些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在盲目追逐个人利益与证明自我价值的过程中,丧失了对个人工作与社会形势的理性分析,沦为统治者的屠杀工具。正如书中女主人公汉娜•施密茨,她客观存在的无知与主观意志上的敏感与自尊,使她无论是在自己的工作还是入狱上,做出了一个个“平庸”的选择,于是她不仅成为了杀害犹太妇女的帮凶,更直接造成了她人生的悲剧。同时,除汉娜外,《朗读者》中也刻画了众多小人物的“麻木不仁”,从多方面表现了“平庸之恶”的不同形态。然而,施林克在书的最后没有让汉娜一直“平庸”下去,他利用米夏这个朗读者唤醒了汉娜心底的人性意识,使其在学会读书的过程中达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实现了“自我救赎”,最终她也意识到了曾经存在于自己身上的“平庸之恶”。

 

关键词:《朗读者》;“平庸之恶”;无知;“小恶”;反思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朗读者》与“平庸之恶”-1

(一)“平庸之恶”与“本质恶”-2

(二)“平庸之恶”与“平凡之恶”-2

(三)“平庸之恶”下的“罪责”-3

二、《朗读者》中的“平庸之恶”-4

(一)“刽子手”汉娜:汉娜的“平庸之恶”-5

(二)“受害者”汉娜:旁观者的“平庸之恶”-8

(三)“平庸之恶”之下的“无思”状态-11

三、“平庸之恶”下的“自我救赎”-12

(一)汉娜的“自我救赎”-12

(二)从“平庸”走向文明-14

参考文献-16

阅读资料-17

谢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