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的语言是通过动和静两种形态来进行体现的,通过身体发生不断节延续性的动作形成的身体文化,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身体形态有缓慢和较快的动态动作,身体语言展示的动作呈静态形;将两者相结合就能完美地展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形式,古典舞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很好的将动静在其过程中表达其舞蹈意象,古典舞身体文化中还包含着看得见及“看不见”的内容,所见到的是外部的动作、节奏的处理层次和姿态,使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合”字更自然的体现在古典舞作品中,将“合”投射在了古典舞的身体文化中并集成了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精神,它的身体语言能够很好的将舞蹈的意象以它独有的形式创作出来,既能在审美上符合需求,又能保持独特的古典风格,又能有合理的动作形式,使观众更深入的理解古典舞作品所表达的路线,“看不见”的便是气质、呼吸、及神采,无论是“看不见或“看的见”的内容都是古典舞文化的底蕴及精神所在,也是其风格特点,及身韵的内涵及技术技巧,唯有二者合二为一,方能表明其神髓,古典舞的身体动作含蓄内敛且平缓亦流畅,使其展现平和的状态,将舞蹈的身体文化与精神融为一体,的内涵,以虚实的结合方式,将舞蹈情感展现,中国古典舞很好的将中国古典舞精神及文化进行了结合,就其艺术渊源来看,中国传统美学原则与中国古典舞其美学意义的接洽,古典舞与我国文化的意义核心相似,就此表明古典舞身体文化和中国精神文化的继承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精神文化通过古典舞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能够促使观众理解其精神,对中国文化精神的发扬有着重要意义,古典舞的肢体言语能够将中国文化精神很好的寄托在舞蹈中,即民族文化精神投射在古典舞的身体语言中,让人们更好的继承古典舞的身体文化及精神,古典舞审美观念应突出“神”的精髓,以形传神、以神领形、的规律,古典舞身体文化所呈现的美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独特的身体语言像似轴的连接,接洽着中华传统精神的当下与未来,中国舞者的任务是让更多的人理解到古典舞所涵盖的文化,让人们愿意通过解读古典舞的这种艺术形式与之相关的一切所涵盖的精神艺术和文化意味,因为在中国人的历史中古典舞文化夹杂着独有的审美特韵,有了这些特质它们的身体文化就有了生命力、就有了缘由与动机,在古典舞身体文化的元素中有特性的是“子午相”,它的名称是对躯体形象具有阴阳学论的一个囊括,它是指运用身体的“倾”和“拧”将身体划分为对立两面,每一处都具有不同形态体现,尽管如此,且可相影响互制衡,“子午相”它为身躯增加了独特的表现特质又表达了对立面的概念,它为身躯增加了其特有的审美元素 “子午相”是隐射中国古典舞精神的审美法则也是身体文化的囊括,这个法则是指在相互配合时身躯以比例完美分割的方式,微妙地处理身躯不同的部位,将其独特表现力表露出来。运用此审美法则,身躯的各个部位的不同气质都能够在一展一合之间被一一放大出来,古典舞身体文化从中更能够得以突显。
重视神韵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是国人对人的内在精神的呈现和对人格之美的崇尚。东汉时期的活动注重人的行为修养和道德规范,而魏晋年间则更多重视、格调、气质等包括神韵美,格外关注对外貌、风姿和风韵的审美评价。在《中国艺术学》曾描述过:“在老庄玄学‘道’的精神启迪下,由外而至内的精神气韵,美学中体现着哲学的感性把握,本体就是一种以人为的准则艺术活动而热衷于艺术生活的人们,在大动乱的社会压迫下,便纷纷投身于音乐、诗歌、书、画领域,因而便自然而然的将这一套审美形式、哲学观念、观察方法、带进了艺术文学领域。”所以然,我们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诗、画、乐等各种艺术形态中,看到杰出的艺术大家们的传世佳作,这些艺术作品通过其描绘自然本身的美来突出其神韵、呈现人格之美,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的震撼力。
中国古典舞身体文化也是如此,神韵是身躯之内的核心,是舞蹈之外的余味。它赋予外部身躯以气质,赋予外部形态以格调,赋予外部变化以内涵。它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能够将人的神情并茂、生命情调、内在审美及精神气度传递出来。可以说缺少了神韵的舞蹈只能是外部动作的堆砌,根本无法称为艺术。
艺术表演中的外在情绪变化和内在情绪变化,很重要的一个变现途径就是“眼睛”,所以“眼为心之镜”。眼睛是内心得已外现的载体,可以通过此途径察觉到万物之神韵。
中国古典舞中常说,眼到、心到”。讲明了动作身法的动态的要领要始于心才得以用双眼在表演过程中将其心意表明。比如“一脸之戏眼,一身之戏在于心”。作为艺术表演,无论是舞蹈或是戏曲,眼神运用都是古典舞中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一是透过学习理解来了解神韵的重要性。收神与放神的运用在其表演中,放神常运用在亢奋的状态里,传达着外展型的面貌。其二是在视线的学习中凸显出眼神。转换的视线中表现出收敛自如的眼神,形成了美态各异的表现空间。
神韵的表现不仅在眼身,还会流露到躯干以及动作上。《孟子·尽心上》中说:“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义为若从心而起姿态与身躯中都能够彰显出其神韵。所以要通过眼睛去关注身体内在心意的游动和浮现,不能仅单一关注眼睛,当人表现在其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时,不必言语,仅通过身躯的动势,观众便能一目了然其本心所想要传达的内容。
中国身体文化的重要传统是依靠心与身为神韵、意与形的交融,在历史长河中,道家讲修修身养性,儒家述存心养性,佛家讲了心见性,三教虽不同,但皆从人的心性入手。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产物之一,它使人了解到形态神韵兼备的意义,也同时引发古典舞身韵教学对神形关系的创新与探索,身体训练和神情训练是中国古典舞的主要训练方式,但是内外的结合统一至今都没有清晰名气地训练指导,仅仅通过身体形态来表达神韵是远远不够的。古典舞的身韵教学从注重形态的初始状态,到以形引神,再到形神合一,直到现阶段的变化,古典舞教学需在每一个动作元素中实实在在地领悟到神形兼具、 内部与外部的结合。
当眼神慢慢放空,目光逐渐削弱,我们能否感悟到内心正在趋于平缓,而当眼睛渐渐张开,目光凝聚的时候,我们能否和心中的节拍将激情外化至身躯的每一处,当我们将神韵体现到身躯外,身躯就会发出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能量,那是一种内在的涌动;当我们将心意渗入到舞蹈过程中时,舞蹈就会生散发出一种感情的冲击力,它将以真情激荡观众的心灵。神韵源自于内心,神采源自于自我情感,神韵依存于“个体的心灵境界”。在以心蕴神、以情传神之中需要我们身心并举。用情感内敛来收神,用激情放射来放神。
老子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义以明亮,但保持黑暗,作为检验标准。古典舞蹈的身体文化神韵美一方面是沟通感情的释放,但也需要我们约束外部的表现力“舞蹈的知白守黑”,是基于静态和动态。古典舞身体文化的形态动作的弱化正是要为其内心古典舞精神继承所要制作一个凸显的时态,让内心的神韵得到强化。“雕刻其神,体现了其性格”,安静并不是一个目标,这是一个条件,为了视线,一点想象力,可使其理解。静态也可以创建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段通过情感过滤神韵,此阶段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可是只需一次温柔的呼吸,一个遥远的眼神,可以使人对其思想有所了解,是身体在内心与环境之外的艺术结构。我们看到的并不再是一个单一的行动,或空白的感情和思想。本质和内心通过眼睛,成为一种感觉,一种意境,甚至是隐藏在各种技术技能中都不能被替换,这正是最独特的中国古典舞蹈精神的美感。
当我们感受了中国古典舞身体文化的神、形之后,又将其与古典舞精神继承连接起来,古典舞是朝而外的精神产物,它融合了情动促成了舞蹈的过程,而中国古典舞所要表达的又恰好是情感气韵,于是就成了连接身体文化与古典舞精神的重要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