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告状行为动机的研究.doc

  • 需要金币10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4-03-18
  • 论文字数:9304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教育教学 > 幼儿教育 >
  • 课题来源:(随心所欲)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要:本研究以幼儿园中、大各一个班为被试,采用自然观察法考察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结果发现,(1)幼儿的告状行为动机发生的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寻求帮助、表现自己、陈述情况、检举对方、报复他人、试探教师、嫉妒他人。(2)幼儿的告状行为动机的性别差异不明显;(3)中班和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动机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幼儿; 告状行为; 动机

 

Abstract:In this study, kindergarten, large a class test, using the natural observation method visits the children complain behavior mo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children complain motives frequency descending order as follows: for help, to express themselves, statements, and reports to each other, retaliation others, to test the teachers, jealous of others. (2) children complain motives gender difference is not obvious; (3) and third grade kindergarten children complain motiv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Keywords:Child care; Complain behavior; Motivation

 

问题的提出

    每当在幼儿园,总必不可少的会出现幼儿之间的摩擦,耳边也总是有幼儿告状的声音。据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幼儿园每天约有60%的幼儿向老师告状,有的每人每天告状次数达5次之多,这些屡屡发生的告状行为令老师应接不暇,又忙又累,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幼儿大量“告状”行为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工作,而且往往会因教师处理不当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与人的正常交往。因此有必要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心理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分析,一方面让更多的家长、教师了解幼儿告状行为的成因及特点,以便对症下药,因势利导,尽量减少幼儿“告状”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我们在获得幼儿行为发展特点资料的基础上,可全面认识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规律,并为培养幼儿的健康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方式和社会技能提供科学的依据。

    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打算采用事件取样法,并且借鉴杨翠美的动机类型划分方法来考察幼儿告状行为背后的动机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幼儿告状行为是否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年龄幼儿的告状动机是否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