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抵抗政策”下蒋、张的“默契”_历史系.doc

  • 需要金币500 个金币
  • 资料包括:完整论文
  • 转换比率:金钱 X 10=金币数量, 即1元=10金币
  • 论文格式:Word格式(*.doc)
  • 更新时间:2014-03-03
  • 论文字数:8071
  • 当前位置论文阅览室 > 论文范例 > 历史论文 >
  • 课题来源:(失去才懂珍惜)提供原创文章

支付并下载

摘要:“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东北军实行了“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大片国土沦陷。关于“不抵抗政策”的发动者到底是蒋介石还是张学良,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向读者展示一个史实:“不抵抗政策”是张学良擅自发动,而蒋介石在得知后,以种种言行表示默许的。同时进一步揭露蒋、张之间的这样一种“默契”之下究竟有着怎样的根源?

关键词:九一八  不抵抗政策   蒋介石  张学良

 

   1931年8月,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咄咄逼人的叫嚣和挑衅,8月12日,蒋介石电告张学良:“此非对日作战之时。”8月16日,蒋介石再次电令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于是,关于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下令实行“不抵抗政策”,屈辱卖国,将东四省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说法便一直流传至今。

   我想说的是,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把责任全都推给蒋介石一个人,那显然是不负责任的。

日军的突然袭击,东北军的不抵抗,东四省的沦陷,以至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应该说这样一个结果的形成,必定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抵抗政策”事实上是由张学良发动,蒋介石在得知后表示默许的,而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蒋介石、张学良两位重要人物在对时局的分析和心理的变化上竟有着惊人的“默契”,以至于他们朝着共同的方向,一起推动了历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