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形体的塑造。“刀法表现的力量来自写意传神的运刀手法和凝练精准的形体塑造的高度统一,来自这种形与形的契合。” ②版画家在塑造形体的时候绝对不能将所刻画的形象像剪纸一样刻出来,所设计的刀法理应准确的按物体造型结构处理,刀法的组织要严密依照形象结构变化而变化,若是结构散弱无力,形象就含糊不清,影响表现效果。我的创作《回家路上》五个小女孩是画面中的主体,其形象的塑造是画面中的重中之重,其中三个女孩穿着同样的校服,为使画面产生一种柔和的韵律感,在刀法的设计上,我借鉴了著名版画家力群的木刻作品《饮》,将这三个女孩的刻刀走向安排的一样,都是以相近角度的顺向线条变化,将整体的形式韵律增强起来,上身白色的衬衫首先用三角刀沿边缘刻出外轮廓,再用圆刀刻出内里详细的纹路,因其为白色,不用留有过多的黑底,可以大胆的刻制,但仍需注意用三角刀刻出衣服的灰面褶皱,深色裙子的处理我选择了简单柔和的刻法,以三角刀中锋入木,露出棱角,弯曲徘徊的刻出裙子上的亮面褶皱,再用三角刀的侧锋刻出一些弧线,以表现裙子上的灰面,注意线条要细,方向要一致。主体形象外露出的手臂、手掌和腿,在受光面可结合三角刀和圆刀进行刻制,注意运刀时保持方向的一致以表现出光滑的肌肤,背光面用三角刀刻出轮廓线即可,腿部较之于手臂和手掌,再运刀时,力度可稍微大一些,线条可稍微粗一些,以示区别。第四位主人公是一个穿白色衬衫黑色短裤的小女孩,在刀法处理上则简单一些,用平刀小块面的铲出衣服的形象,再用三角刀轻轻地刻出几根细线条表示褶皱,短裤用三角刀刻出外轮廓线,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受光面粗一些,背光面则细一些。最后一个穿着浅色外套,深色牛仔裤,背着枚红色书包的小姑娘是表现得重点,一是因为其处于五个孩子中间,二是因为她身上没有裸露的肌肤,全被衣服包住,表现时在区分上有一定难度。在刻制这个人物时,我借鉴了谭权书的作品《心灵之岸》中的刀法,以细腻和粗犷相结合,造成刚柔相济、纯真中见丰硕的特点。以三角刀和圆刀为主要绘制工具,自由转换,相得益彰。上身处理的纹路较多,刻痕也较多,所以用三角的以不同的力度刻制出粗细不同长短不一的线条来表现。深色牛仔裤除了用三角刀刻出一些细线条,还用最小号的圆口刀刻制出大小不一的圆点表现牛仔裤口袋上的装饰,以区别于其他四位孩子的衣着。
其次,背景肌理的表现。“肌理是丰富版画空间形态,增强形体立体感的重要因素” ③。为保证画面效果,应采用各种不同角度的线条和圆点来表现,造型要严格,色调层次要分明,并使其始终处于灰色调子。刀法组织衔接要自然而有规律,表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墙壁作为画面中大面积的背景,首先不能“抢戏”,不能过于复杂精致而由次变主,其次不能过于随意,拉低作品的档次,所以我选择了三角刀和圆口刀以及平刀作为主要绘制工具,三角刀的刀刃呈V字形,用它在板上推刻出锋利的线条及点状刀痕,并且通过控制力度刻制不同粗细的线条;圆口刀的刀刃呈U字形,用它推刻出的线条丰润柔和,点状圆厚饱满,随着变化刀口入板的角度的高低则会产生各种不规则的点线;用平口刀刻出的刀痕随刀刃推刻的角度与力度而变化,极不规则,与三角刀和圆口刀相结合,在板上刻出斑驳、凹凸不平的形象,并且刻的较为密致,以使背景处于灰色和谐的调子,既让画面有了往后延伸的空间感,又使画面处于宁静平和的氛围。
最后,情感的表达。“情感本无形式可言,但情感的产生却与文艺家的感性活动紧密相关。情感因素使审美意象成为有生命的形式,其关键就在于其包容了人的情感并成为了情感的化身。很多美学家都视情感为作品的灵魂。桑塔耶纳认为美是将情感变为有形。苏珊·朗格认为作品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科林伍德认为情感是艺术品的主要内涵。这都说明了情感之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 ④ 刀法的情感变化处理,是木刻艺术处理的最后加工环节,也是作者想要呈现的最有意义的东西,不同刀法变化表现了各类繁多的情感特点。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也曾说过:“艺术是人类的活动,即一个人将自己内心的感受传授给理解他情感的人们,而另一些人也产生这种感情,并接受这种感情的体验”。木刻刀法即承担着形象与情感的表达任务,所以它对于一幅作品的成败有决定意义。比如多运用短促多变的豪放刀法可以表达炙热的感情,多运用平行线可以表现画面的单纯明快,以交叉线、不同样式的网状线、不规则线,可以在画面中调节视觉的抑制与兴奋,加上黑白转化的变化,表现出自由活泼的感情,造成挥洒自如和笔底生花的特点等。木刻作品情感的表达除了与作品的内容有关,也与作者的自身修养和认识分不开。《回家路上》的创作,我是想提前进入小学老师的角色,通过对五个孩子细致的刻画,更加细心的观察她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通过我所设计的刀法表现他们乐观向上、活泼开朗的性格特点以及我对她们的喜爱之情。墙壁上的刀法设计的比较轻松随意和自然,我想表达的是在孩子们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应该随着孩子的兴趣去发展他们各自的特长,不要那么一丝不苟,那么严厉,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手,顺着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让他们自主发展。
从我的创作中,首先我体会到了即便是同一把刀,由于力度不同,造型着眼点不同,所刻制出来的画面效果在视觉上仍然会有很大差别,这就要求作者在下笔前想清楚自己画面中所需要的效果,根据需要控制力度、方向、长短、黑白关系等。其次,在刀法的设计上固然不能单一显得乏味,但同时也不能一味的去呈现出眼花缭乱的刀法而忽视画面的统一感,把握好中间的度很重要;再次,在创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小小的粗心或是不经意而刻坏了些许地方,这个时候不能沮丧,也不能破罐破摔导致接下来的刻制工作马虎随意,而应该更加认真、仔细、努力的刻制接下来的内容,以弥补之前的缺憾;最后,我觉得在版画的刻制过程中,必须要强调 “刻”,当把画面内容拷贝到木板上以后,要用“刀痕”去造型,而不是仅仅把设计好的黑白木刻稿用刀慢慢描着刻下来,这是种假木刻,“复制木刻”,不仅失去了黑白木刻版画中的特有的刀味,还失去了由此引发的个性创造和表达内心感情的机会。只有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刀味、自己独特的内心感收,才能赋予作品独特的魅力和个性化的“人味”。 |